员工风采

“南京档案”推送公司职工作品

发布时间:2017-12-28 浏览数:708

近日,由南京市档案局主办的“南京档案”公众号推送了一篇公司职工撰写的文章《栖霞山下,那座有故事的火车站》。

文章说的是位于栖霞山下的栖霞山北站的故事。

栖霞山北站的火车站。这是一座有109年历史,但很不起眼的小站。栖霞山北站的前身,名叫“孤树村站”,光绪三十四年(1908),沪宁铁路通车时,“孤树村站”就已经建成。后来,这里还驻扎着保护铁路的四路要塞营的一个排。

孤树村站是一个四等小站,位于当年的尧化门车站和龙潭车站之间,距离尧化门车站约9公里,距龙潭车站约10公里。怎么会起“孤树村”这个名字呢?原来,当时建设火车站时,车站的东南面,紧靠着栖霞山。车站前不着村,后不着店。距车站不远处正好有一棵大树,干脆就给这个车站起名曰“孤树村”,“孤树村站”这个名字就叫开了。

1914年2月24日,著名教育家、时任《申报》记者的黄炎培,借到南方考察教育的机会,与一批友人,从下关江边车站乘8点20分的火车,在孤树村车站下车后,步行去栖霞山。

1918年到1919年之间,孤树村车站更名为“栖霞站”。由于栖霞站周围人烟稀少,后来,铁路部门在其西面约500米的摄山营旁,重新建起一座车站,名为栖霞山站,也就是今天的栖霞山北站。

意想不到的是,原本极为冷清的栖霞山站,经过改造后,不经意间却成了战略要地。1927年,龙潭战役爆发,这里成为军阀孙传芳部和国民革命军争夺的焦点。

1934年,栖霞山站发生了一起轰动南京的抢劫大案。

1937年南京沦陷以后,日军控制栖霞山站,并在附近沿线修建了三座据点。至今,栖霞山站的东边,还留存一座炮楼。

抗战胜利后,栖霞山站的车次,减少到每天两班,而且都是慢车。但每到秋季,乘火车到栖霞山站,仍旧游人如织。

1958年,京沪铁路改线。栖霞山的南面,建起了栖霞山南站,栖霞山站也就改称为“栖霞山北站”。早些年,《情深深雨蒙蒙》摄制组,在栖霞山北站拍摄过外景。

栖霞山站规模虽小,但民国期间,柳诒徵、黄侃、胡小石、王伯沆、朱偰、胡翔冬等著名文人都曾经在这留下过“背影”。这是一篇讲述我们身边事的文章,读来倍感亲切。

党群工作部报道